2009年6月17日 星期三
台語真的有音無字嗎?
有不少高齡六、七十的親朋好友,台語都講得一級棒,但很多常用的字問他們怎麼寫?幾乎都搖頭說不知道,且表示從小到大沒人教,也沒看過教人怎麼學習台灣語文的書本,從小受教育只准講國語,不准講台語,否則被抓到還要被罰錢,還一直紴灌輸台語只能講,但無文字的錯誤觀念,才會信以為真,造成大部份的台灣人至今只會講,但不會寫台語,真是身為台灣人的悲哀。
台語真的有音無字嗎?據說,當年在滿清改變朝代為中華民國,為决定國語,政府很慎重地聘請一些評審委員,以投票方式來决定,除了入選的北京話外,閩南話、廣東話等也被列入候選的語言,而台語源自閩南話,如果有音無字,怎麼可能有資格被列為國語的候選語言呢?
最近有某家電視台的一個政論節目中,討論的題目標題是「餓鬼假小心」,用國語或台語唸,都搞不清楚這五個字到底要代表什麼?
台語有一句話用來形容有一種人,明明很喜歡某些人、事、物,卻假裝很不在乎的樣子,台語叫「枵yau 鬼假細膩 se–ji 」,如果要以台語發音,看來應該就是指這五個字。 以前有一電視台的節目主持人,在節目中說「衰甲仾椅仔夾著(上尸下粦)脬「發音lan–pa 」,就被罰五萬元,後來改說「衰甲仾椅仔夾著生殖器」就沒事了,他說這是什麼標準搞不懂。另外,說到一個人為逹到目的去巴結、逢迎人,只能說拍馬屁,如果用台語說(捕字的右邊甫字下加久字)(上尸下粦)脬「po– lan– pa 」,就會被攻擊說太粗魯,因此就有人發明PLP來代替。
同樣是生殖器,就像眼睛、鼻子一樣,既然是人體器官之一的代名詞,用台語講被批太下流,用國語講就可以,到底是何原因? ,為何用台語就不能公開地講?,難怪很多人不敢或不願意講台語,久而久之,就越來越少的人用台語交談。
當我們吃到有彈性的東西時,幾乎所有的人都會說很Q,很Q用國語說是彈牙,用台語講是很(上臼下米),發音就是Q,明明台語有字不用,卻喜歡用英文字毋Q來代替,原本無可厚非,但不能說此字台語有音無字。
甚至還有人說台語的字是亂掰的,意即亂湊,無中生有,不過,全世界各國的語言文字有千千萬萬種,請問那一種不是無中生有的?眾所周知,我們所使用的文字就是由倉頡造字演變而來的,至於廣東話、客家話、閩南話等,當然都是經過専家們創造出來的,絕對都是有音又有字。
台語有音又有字既然是不爭的事實,就應該設法鼓勵大家踴躍來推行學習台灣語文運動,大家都知道學習語言最好就是從小教起,應該讓開始受教育的小孩有學習台語的機會,因為台語是我們的毋語,光會講不會寫已經很遺憾了,如果不會講又不會寫,難道不會感到終生遺憾嗎?講台語如果怕被笑沒水準而不敢講,甚至都不學,也不講,豈不愧為台灣人嗎?